
我们看到音乐家们采用了类似的心态,使用Web3来试验大规模的、分布式的音乐和音频创作过程。Water & Music的社区已经确定了今年推出的近30个以音乐为主题的生成和PFP NFT项目:从Holly Herndon开创性的Holly+语音合成项目,到Invocation(Telefon Tel Aviv x EFFIXX)和Rituals(Justin Boreta x Aaron Penne)等一次性生成视听NFT系列,再到6ix9ine的TROLLz和Trippie Redd的 Trippie Headz等更标准的PFP类型项目。
这些生成/PFP音乐项目之所以特别令人兴奋,不仅是因为它们有潜力推动粉丝和创意的边界,将以前围绕众包创意和分布式品牌资产的边缘或小众的创意带到大众身边;此外,Web3还有潜力促进围绕这些创造性项目建立更具活力、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否则这些项目在财务上是不可持续的。
也就是说,现实情况是,生成式/PFP音乐NFT系列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还没有达到与视觉版本相同的持久成功水平。考虑到音乐是现代Web3浪潮的直接受益者(主要是通过一次性的NFT投放),而且音乐不仅是一种固有的文化和社会艺术形式,而且在其现代表达中也越来越视觉化,这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不仅是web3原生音乐PFP项目到目前为止的发展形态,而且还有将这些项目扩展到主流吸引力的挑战。通过我们自己的市场调查以及对几个生成音乐NFT项目的创始人的采访,我们发现要想缩小这一市场差距绝对不是简单地把视觉艺术界的常见做法复制粘贴到音乐界;事实上,它可能需要从头开始重新思考整个传统音乐产业对名人、知识产权和粉丝参与的概念。虽然生成/PFP音乐NFT的所有技术要求都存在,但其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可以说并不存在。
我们将通过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来讨论这一论点:
- 更多关于生成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为什么它对音乐很重要,为什么生成音乐艺术家采用Web3是有意义的;
- 分析生成/PFP音乐NFT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具体来说,Bored Ape和CryptoPunks等视觉PFP项目中使用的某些策略在音乐收藏上的表现如何
- 深入研究生成音乐NFT项目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和法律挑战,以及这些挑战给艺术家带来的独特实验机会。
创作背景:生成音乐作曲家是“园丁”

尽管如此,在区块链和NFT的背景下,只要收藏家想要更多独特的作品而创作者没有时间手工制作,艺术创作的生成方法将继续填补市场空白。在这方面,它可能类似于其他廉价的制造方法——只是它超越了大规模生产,以至于生成算法本身被视为艺术。
Web3作为生成音乐体验之上的潜在分发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能够使特定的音乐输出和其公式可收藏——因为在大多数这些项目中,底层的生成逻辑/脚本和最终结果都存储在链上。这与一般生成性NFT项目的主要收藏动机很一致:如果一个给定的链上艺术品带有渲染所需的代码,它会感觉更持久。
生成音乐NFT的基本机制:稀缺性,盲目铸造和燃烧性。

在音乐领域,旗舰级的生成音乐NFT项目EulerBeats将他们的第一次投放结构化为27张one-of-one genesis“LP”;根据项目的服务条款,每张genesis LP共有120份拷贝或“印刷品 ”按粘合曲线销售(即每次销售价格自动上涨),印刷品销售的8%归genesis LP持有人,2%归EulerBeats,其余90%归燃烧储备库。进一步的游戏化架构为NFT所有者提供了烧毁其原始印刷品的机会,以换取该印刷品当前价值的90%。
社会、文化和法律方面的挑战

缺乏社会效用
一般来说,生成/PFP项目最强大的心理吸引力之一是将收藏者团结在某种伞状社区之下的能力。SoundArts创始人Paris Blohm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成性PFP是兼具共性和独特性的完美例子。SoundArts的创始成员Brian Nguyen以BAYC为例补充道:“我们都是猿人,但我们在这个社区中都有自己的身份。”
在我们的数据库中,许多生成性音乐NFT项目都倾向于类似的、内在的社区元素,通常通过将NFT所有权视为访问和治理特定于收藏的DAO (Holly+、Mudd DAO、BeetsDAO和BleepsDAO是少数几个关键的例子)的途径。实验音乐/艺术公司So Lab X、Sound Obsessed和IN X SPACE的联合创始人Kalam Ali在采访中告诉我们:“我们认为生成式NFT可能会创造一种新的粉丝俱乐部,在那里,NFT持有者可以访问艺术家未来的作品和表演。”“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通过艺术家或乐队的大型NFT系列来聚集粉丝基础。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形式的创意和经济潜力相辅相成,例如使用生成NFT来取代虚拟元宇宙活动中的商品甚至门票。”
也就是说,这些社区体验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web3原生艺术家和收藏家建立的。由于各种文化和技术原因,生成/PFP音乐NFT的主流社会效用仍然远远低于它们的视觉同行。
首先,音乐本身就比视觉艺术更难浏览。在听一首歌的过程中,粉丝或收藏家不仅可以扫描数以百计的视觉PFP,还可以更快地分析这些视觉资产与同一收藏中的其他资产相比的稀有程度和独特性。相比之下,至少对于日常消费者来说,评估给定音频文件的稀有性(例如推断不同音频之间的细微变化)可能就不那么直观了。
此外,围绕视觉生成/PFP NFT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是能够在Twitter、Discord和其他社交平台上自我展示自己的NFT作为个人照片,特别是对于像BAYC和CryptoPunks这样围绕人类或类人角色设计的系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主流社交平台支持将音乐或音频作为PFP的格式。
这些限制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生成式音乐NFT的所有者最终会更认同哪一部分——音频、视觉、后续的DAO还是项目背后的艺术家本身?将生成/PFP音乐NFT扩展到更广泛的受众的一个潜在途径可能是在顶部为它们提供一个类人的视觉层,以使它们与日常粉丝更“相关”,特别是那些可能已经熟悉BAYC的人。例如,交互的生成音乐NFT项目WarpSound(上图)通过一个虚拟的、人类/拟人化的DJ集合,以视觉方式呈现其音乐输出,而不像其他许多类似的项目,其视觉层只由更抽象的艺术组成。
缺乏法律追索权
如果没有开放地拥抱“混音”文化,视觉PFP世界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也就是说,给予NFT所有者至少一些商业化其代币的商业权利。这种动态的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可以在BAYC社区找到,在那里,所有者对他们从收藏中拥有的任何NFT拥有完全的商业权利。如今,你可以在T恤、咖啡杯、帽子、漫画和无数其他种类的产品上看到猿,更不用说在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一个全新的超级组合中了;这种对衍生知识产权的开放性有助于将BAYC推向有史以来经济上最成功的NFT系列之一。
(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PFP项目都采用这种心态;例如,cryptopunk的创作者保留了从该项目中获得商业利润的独家权利,而CryptoKitty的所有者每年只能从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的商业化版本中获得10万美元的销售额。但即使是这种权利,执行起来也有些松散,更有限的项目往往不会在更广泛的社区中产生那么多的收入。似乎大多数PFP项目都认为品牌扩张和知名度比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
有一些早期的、小规模的概念证明了这种不干涉音乐NFT衍生作品的方法。例如,Async平台允许收藏者拥有代表在任何给定时间更改歌曲最终母带中给定stem权利的NFT,然后购买这些stem 的不同组合的NFT“印刷品”(类似于EulerBeats的Genesis与前面描述的打印模型)。Audioglyphs和EulerBeats等项目还向原始NFT持有者授予相关歌曲的商业权利,只要他们持有原始代币。
不过,这样的条款通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中的收藏者不是坏行为者的信任和固有假设;实际执行知识产权开发权和代币所有权之间的这种联系是相当松散的。基于这个原因,将围绕生成音乐NFT的衍生货币化模式扩展到主流音乐文化将面临巨大的法律挑战。
事实上,甚至在考虑Web3和NFT之前,围绕生成音乐创作的法律问题轻描淡写地说就是一场闹剧。在大多数国家,对于在包含人工智能的歌曲创作或制作过程中究竟应该归功于谁,并没有一个法律标准。特别是对于生成音乐NFT,代币只会放大而不是消除音乐行业根深蒂固的法律复杂性。鉴于PFP项目一般都能自由地从对方那里获取知识产权而没有法律追索权,这种趋势也许被Web3社区强烈的反版权精神所忽视。
总结:创造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回报

这种盈利模式让人回想起Eno将作曲家视为自下而上的园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建筑师的概念——以及这种区别如何将Web3艺术性重新定义为不仅提供成品创意产品,而且还为NFT收藏家和其他艺术家创造自己的衍生作品并将其货币化提供种子。
“我们认为NFT格式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就像录音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录音师的概念一样,音乐的实际录制和歌曲的音符或歌词一样,都是艺术。”由Gramatik、Luxas和Audioglyphs平台推出的生成音乐NFT项目Synthopia的团队在一份声明中告诉我们。“如果NFT能够让生成音乐的经济性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它可以产生同样的影响。”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 Web3 在音乐行业的终极解锁——不仅要考虑短期的经济机会,还要考虑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为整个艺术创作开辟的更深层次的领域,对于这些领域来说,任何经济上的好处都只是锦上添花。
发表评论已发布0条